
餐館評級制度實施多年,成為紐約客選擇用餐地點的重要依據,因此對餐館業者而言,評級制度不只是罰金金額問題,更是吸引顧客、餐館評價及永續經營的關鍵。然而華人業者因料理方式不同,常成為評級制度開罰的目標,專家提醒,冷熱食物保存溫度及食物碎屑問題是華人業者最容易觸犯的錯誤,務必小心謹慎。
美國華人餐飲業協會24日在紐約中華公所舉辦「認識多點、扣分少點」座談,評鑑等級顧問(Letter Grade Consulting)的Rada Tarnovsky及Leon Lubarsky,主講餐館評級、衛生檢查、檢查周期、檢查種類等問題;並由紐約市小企業服務局(New York City Small Business Services)代表Taylor Zhou介紹該單位所提供的客戶管理、商業服務、緊急狀況服務等。
兩位評鑑等級顧問指出,全市、包括華埠的餐館最常見的問題便是未能妥善控制食物溫度,衛生局規定,熟食必須保存在高於140度或低於40度的溫度。其中華埠特有的問題包括烤鴨櫥窗可能無法控溫以及華人最常見的主食米飯容易腐敗,「我們建議烤鴨櫥窗若不可控溫,定要擺放『僅供展示(Display Only)』的告示牌,且不得販售」。
Tarnovsky說,華人做菜習慣一次拿出所有食材,但並非全需使用,導致冷藏的食材回溫高過規定,調查員若發現將全數丟棄,「如此業者浪費的不只是罰金、評級分數,還有那些被丟掉的食材成本」,她建議業者取用食材時記得將剩餘不用的放回冰箱保存。
此外,Tarnovsky也提醒業者,拿到評級標識時務必張貼在大門五呎範圍內、離地四至六呎高,若未張貼、或未循規定張貼,衛生局將直接開罰最高1000元的罰金,「即便不是拿到A也可以上訴,上訴過程中會拿到『等級未決定』(Grade Pending)標識,與其貼B、C級標識,不如貼『等級未決定』標識」。(記者許雅鈞世界新聞)